40歲男半年內近視暴增400度 醫一看:換眼鏡也沒用

一名40歲男子,總愛在睡前滑手機,半年多內近視從800度,增加到1200度,換了兩副眼鏡後,覺得不對勁就醫,發現兩眼水晶體都混濁,為罹患早發性白內障。醫師表示,成年人近視度數會趨於穩定,若在年過30、40歲後,有半年內近視度數增加200度以上情況,要警覺有可能經常滑手機,所造成的早發性白內障,應先就醫,而不是換眼鏡。

收治病例的高雄長庚醫院眼科部教授吳佩昌接受《中時新聞網》採訪時表示,白內障最常見成因是老化,致使水晶體發生混濁,但近10幾年來,因手機、高度近視增加,使得年齡不到55歲的早發性白內障有增加的趨勢,日本曾做過研究,近視度數5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者,其發生白內障,會比未高度近視者提早約15年。

吳佩昌表示,上述40歲男子是重度3C使用者,工作時常盯著電腦螢幕,下班後也是滑手機滑個不停,尤其是睡前關了燈,但一有LINE訊息,還是會滑個不停,原本即有800度近視的他,半年多來,近視度數竟增加到1200度,換了2副眼鏡後,他覺得不對勁就醫,才發現是因罹患早發性白內障。

吳佩昌表示,白內障之所以會以近視度數增加為表現,這是因為水晶體內物質變混濁後,會增加光線折射路徑,使得光線較易聚焦於視網膜前面,而出現看不清楚的表現,但這與一般眼軸拉長所造成的近視是完全不一樣的機轉。

至於常用3C產品會提早白內障,吳佩昌解釋,這是因為3C產品中的藍光,能量比較強,因此會傷害水晶體,而睡前在黑暗中滑手機,更傷水晶體,而動物實驗也早已證實,這類藍光會提高眼睛白內障與黃斑部病變風險。

吳佩昌說,他曾收治另一名30歲女子,在LED工廠工作,同樣在半年內近視飆升,從500度變900度,就醫發現是早發性白內障,研判是長期觀看LED藍光,使得水晶體混濁,形成白內障,經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才改善視力。

吳佩昌表示,或許有人會覺得即使是罹患早發性白內障,反正置換人工水晶體就能改善視力,這個觀念不對,因為置換人工水晶體是一種侵入性手術,會增加4倍視網膜剝離風險,且一旦發生感染,有千分之2機會會失明,應是非不得已才進行手術。

吳佩昌表示,一般人成年後近視度數會趨於穩定,若在30、40歲後,半年內近視度數增加200度以上,要警覺有可能經常滑手機或使用3C產品,因藍光傷害水晶體,所造成的早發性白內障,應先就醫,而不是換眼鏡。

吳佩昌表示,要減少藍光對水晶體傷害,建議平日要做到以下4點,包括1.不要在暗處滑手機。2.使用3C產品每30分鐘,休息10分鐘。3.若使用檯燈,色溫建議在4000K以下,以減少燈光中的藍光。4.在陽光下活動,應戴墨鏡以保護眼部。